(本网讯 李彩兰 霭昕)5月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党总支书记张四友同志的带领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会现场 李彩兰摄)
首先,党总支书记张四友同志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的新闻稿:“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主题内容,并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活动的视频;然后结合外国语学院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体会和感受。
一、此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活动“意识非同凡响,时间节点非常重要”。大家知道,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时代,而且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全球正面临东西方两场“战争”中。一是以俄乌冲突为标志的西方“战争”,二是以我国上海、吉林等地为主的疫情防控“战争”。这两场战争给世界带来极大挑战,国内经济受到极大影响,大学生就业凸显困难。在这样的时局、政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籍“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意义非凡,时间节点显得尤为重要。
二、再次寄语全国广大青年“三不负”,即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韶华”一词出自宋代诗人韩维的《太后阁》“迎得韶华入中禁,和风次第遍神州”。此处“韶华”意为“春光、青春年华”之意。所以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不要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大好光阴;不要辜负这个变革的伟大时代;更不能辜负人民的期待。总书记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三、再次强调“三人”问题。在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寄语和希望之时,习近平总书记不忘针对培养广大青年才俊的高等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再次提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他认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用言简意赅的“三人”问题,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性;因为“三人”问题在党的教育方针中都能找到很好的注解。“为谁培养人?”当然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人?”那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具体来讲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张四友同志认为:从事教育的每一位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这一圣神使命,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和育人实践模式,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张四友同志表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将进一步把外国语学院当前面临的三项任务—疫情防控、就业、招生工作落实到位。每位教职工都在为培养学生做贡献,值得肯定。在接下来的学院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一是预备党员转正工作,明确组织谈话要求,在对学生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思想素质的培养;二是发展对象的谈话工作,总支委员及支部书记要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绩点成绩、个人特长、思想动态以及考研、就业态度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学院党总支本学期党校开课安排,要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近百名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四是要进一步落实发展青年教师党员的工作;五是明确培养学生党员的质量要求,为党培养思想先进、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统战委员向前进院长也在学习会上发了言,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并勉励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青年委员乔世燕院长谈到,学习此次讲话精神学习颇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种好教师责任田,守好教师一段渠,加强课程思政,在具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
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蔡晓坤同志谈到,近期在学工办的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感触较多,一方面,要落实上级工作;另一方面,要预设学生的反应,在接下来的学生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辨、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
会议最后,张四友书记提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通过开展考研表彰会与考研经验分享会,进一步弘扬外国语学院的学风,激励学生更多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教师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勇于面对一切挑战,主动将教书育人最响亮的回答,写在精雕细琢的课堂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齐心合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编辑:外国语学院 陈佳丽